觸樂夜話:擊穿“心之壁”

世界就是這樣——結果已經定死了,像一塊大石板拍在地上,牢固無比。這件事我寫來寫去,仍然是一灘死水,沒一點動靜。

編輯袁偉騰2021年12月30日 17時24分

觸樂夜話,每天胡侃和游戲有關的屁事、鬼事、新鮮事。

圖/小羅

我寫的第一篇的長文章里有兩位受訪者。那是在學校選修的一門課程的作業,也是我第一次寫紀實的長報道,因此費了相當多的心血—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采訪上的。

沒記錯的話,我一共做了5次語音采訪,算上打字聊天,加起來肯定超過了10個小時。當時,我的想法美好得冒泡:透過采訪走進別人,體會受訪者的情感,理解他們,最后和他們達成共情,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
我真誠地覺得,采訪是一個走進別人生活的借口,而且是絕佳的。這本身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抽離自己,體會別人,就像一個冷峻的偵探。媒體工作者的身份是特殊的,游走在人群中,聽別人的故事,有所感悟,然后寫一點東西。

“生活里最可貴的就是理解,而我都理解他們了,一定能建立某種關系吧?!边@種想法縈繞在我的心頭,持續了很久。

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,我特別渴望受訪者的理解——不只是“理解受訪者”,還要“受訪者理解我”?,F在想起來,背后的邏輯其實是,如果能做到“被理解”,那豈不是早就體會了對方的情感?我在心里渴望同等的理解,我關注了別人,也期待別人回過頭來看到我。

從那時開始,我可能就對采訪期待過多了。聊過幾次后,我就把受訪者當作朋友看待,為了和他們共情,把自己擺在了和他們相當靠近的位置,結果吃了不少癟。那篇長報道的最后,我和受訪者鬧僵了,其實何止鬧僵,簡直是一場災難。因為我擅自把他們當作了朋友,提出了一些需要他們付出的要求,而站在受訪者的位置,顯然已經無力回應了??墒俏疫€沖著他們吶喊:“為什么呢?為什么不行呢?因為換我受訪就一定會答應呀?!?/p>

整理錄音是一件麻煩事

這種態度后來投射到了生活中的諸多方面。我把自己打開,鮮有保留地付出,所以沒有理由地認為,別人也該反過來,用同樣的態度對我?,F在想來,自我感動是一個可怖的漩渦,讓人不自覺地做出極過分的事,并認為理所應當。

后來我就不期望別人的回饋了,或許本來也該這樣,想要付出的人就默默付出,索求回報會為難別人。理解也一樣,理解別人就好了,哪又總能被遇到的人理解呢??

后來的許多次采訪中,我刻意地把自己的位置往后靠,至少在采訪開始總是如此。像是一種自我保護,保持一定的距離,對所有人都更好,過分的熱切和真誠反倒帶來壓力。我遇到過和善的人,也碰上了自私的人,有時候我忽然意識到把手伸得太遠,于是又縮回來。離得更遠了,但總不會傷到自己——也不會傷到別人。

可是又有許多瞬間,我的心里有一個聲音在喊,拼命地喊,“世界不該這樣”。無論是在前天的那篇報道里,還是在最近的“觸樂夜話”欄目里,我好像總是在表達對生活的失望,可說出來后又能怎么樣呢?世界就是這樣——結果已經定死了,像一塊大石板拍在地上,牢固無比。這件事我寫來寫去,仍然是一灘死水,沒一點動靜。

但還是要做出選擇呀。直到今天,我依然樂觀地、近乎理想化地相信——甚至都有點盲目了,但我還是粗魯地認為——善良、柔軟的人還是應該保持這樣的特質,而真誠也該是一種相當坦誠的情感。展示它們會讓自己偶爾受挫,可是只要堅持去做,周圍一樣溫柔的人就會像磁鐵一樣被吸引過來。而我只有在和他們相處時能成為真實的我,也是那個心中最渴望成為的“我”。

相比冷酷的、無法改變的現實,我更愿意選擇相信這樣“盲目”的論斷。畢竟,這也是我在最近采訪中的親身體會呀。

1

編輯 袁偉騰

包裹柔軟。

查看更多袁偉騰的文章
關閉窗口
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